涨势正酣的棉花期货为何振荡下行?
上周郑棉冲高回落,1月合约最高触及18505元/吨,但随后开启大幅下跌之势。
“引发棉价下行的原因主要来自宏观及产业需求两方面。”中信期货软商品研究员吴静雯告诉记者,宏观方面,上周美联储7月FOMC会议纪要公布,引发美元指数上扬,商品价格回落,会议确认经济目标取得进展,并正式讨论缩减购债,认为“今年开始降低资产购买步伐可能是合适的”,Taper预期继续发酵,国内核心资产面临流动性压力,棉价跟随大宗商品一同下行回调。产业方面,市场担忧金九银十下游需求旺季不旺,今年终端纺织品服装订单有所提前,而下游市场对新棉价格看多预期过于一致,前期备货热情较高,当前原料库存不少,旺季利多或已在盘面有所体现,需求旺季或不及预期。当前坯布厂持续降开机,原料采购减少,成品坯布累库存,原料价格存在向下传导不畅的问题,坯布厂不接受原料高价,棉花、棉纱价格存在回调需求。
北京时间上周四凌晨公布的美联储FOMC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策者在7月利率会议上讨论了今年开始缩减购债规模的可能性。该讨论引发市场情绪紧张,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本周一,中国储备棉管理有限公司和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联合发布公告称,为保障棉纺织企业用棉需要,自2021年8月24日起至本年度轮出结束,储备棉轮出交易仅限纺织用棉企业参与竞买,且仅限于自用。“受此影响,本周二国内郑棉再次回落。本轮储备棉投放一直持续高加价100%成交,该政策符合之前市场猜测,意在为市场降温,维稳棉花价格。”弘业期货棉花高级分析师王晓蓓说。
中国棉花协会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国植棉面积为同比减少5.47%,预计单产同比略增,总产量约为572.18万吨,同比减少3.41%。另据最新USDA报告显示,2021/2022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同比下降9.3%。而消费量增则继续增长,较上一年去同比增加2.5%,较疫情前的2018/2019年度增加3.8%,期末库存以及期末库消比创近年来新低。供需面的好转,也是棉价重心上移的原因之一。
“今年以来进口棉大幅增加,7月份进口环比、同比均减少,进口增量较前期减少,后续需关注中国对美棉签约进口情况。”吴静雯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终端纺织品服装内销持续正增长,高于2019年同期值。出口方面呈现出回落的迹象,7月纺织品出口116.98亿美元,下降26.78%,环比下降6.53%,比2019年同期增长8.65%;服装出口165.75亿美元,增长8.21%,环比增长9.42%,比2019年同期下降1.03%。纺织端有所分化,纱厂开机率环比提高,布厂开机率下滑,两者成品库存都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但布厂有所累库,整体情况差于纱厂。
据吴静雯介绍,7月底棉花商业库存250万吨,同比减少36万吨,环比减少52万吨。近几个月以来,棉花去库速度持续加快,当前库存处于近三年的低位(低于2020年及2019年同期值),库存的去化有利于棉花价格重心上抬。
新年度国产棉预计减产。根据中国棉花协会7月调研预估,国产棉种植面积预计为4345.59万亩,同比下降5.47%,产量为576.31万吨,同比下降2.71%。根据国家棉花监测系统6月调研预估,全国棉花种植面积预计为4246.3万亩,同比下降7%,产量为557.9万吨,同比下降6.2%。机构对于新棉减产幅度预期存在差异,但新棉减产预计是大概率事件,具体减产多少后续还得看天气变化。
据王晓蓓介绍,今年新棉抢收预期十分强烈。棉花产量为近5个年度最低,消费量为近5个年度并列最高,随着新疆轧花厂产能的扩张,棉花资源抢购几乎可以说是难以避免。基本面继续好转叠加强烈的新棉抢收预期是前期郑棉大涨的主要原因。不过,投资者亦不能忽视宏观环境的影响。目前,国外疫情依然严峻,虽然不至于像去年一样恐慌,但其对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同时,中美贸易关系也是影响国内棉花消费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4—5月,东南亚地区疫情加重,订单回流国内,国内棉纺下游淡季不淡,一直维持较高的开工率和较低的产成品库存。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国内棉纱价格一路走高,棉花—棉纱价格传导较为顺畅,纺企一直维持较好的利润。“纱厂库存低位,挺价意愿强,而布厂订单不足,采购谨慎,导致纱线近期成交一般,价格有些胶着,预计近期仍有下跌空间。不过,随着下游旺季的到来以及上游棉花价格的支撑,预计棉纱下方支撑力度较强。”王晓蓓说。
吴静雯认为,棉纱成品库存处于历年低位,棉纱厂利润高,对棉价形成支撑。宏观因素扰动致郑棉冲高回落,但短期看郑棉下跌空间有限,新花上市之前,棉价17000元/吨处仍存在较强支撑,上方18600元/吨存在压力。未来棉价可能不及前期那样顺畅上涨,利多已逐渐消化一部分,可预见的风险逐渐增多。比如美联储即将开启Taper,大宗商品普涨行情或将见顶;订单提前及提前备货使得今年需求旺季可能不及预期;当前价位已不属于低位。总体来看,短期棉价回调,但下方空间不多,新花上市前底部支撑较强,调整结束后或延续振荡偏强走势。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