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大涨之后风格切换 短期向下调整概率较大
周四市场风格已由大盘蓝筹转为中小创,短期指数向下调整概率较大,但资金承接力度较强,向下空间有限。
周三,上证50指数创下13年来新高,上破2015年高位,沪深300指数表现也同样亮眼,而中证500指数还徘徊在2018年年初的水平。本轮行情启动于元旦前后,突破了自2020年7月中旬以来的振荡区间上沿,自2020年12月30日开盘至周三的高点,IF、IH、IC的上涨幅度分别为11.8%、12.0%、6.5%,持续时间有10个交易日,上涨的斜率也较为陡峭,宏观流动性和微观流动性共同推升了元旦以来市场行情加速演绎。
根据以往历史表现来看,大涨之后分化概率比较大,周四市场风格已由大盘蓝筹转为中小创。短期指数向下调整概率较大,但两市成交金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表明资金承接力度较强,向下空间有限。操作上,IF、IH、IC三大主力连续合约警惕价格向中枢回归,区间中值5290点、3700点、6380点分别是第一支撑位,除非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和市场风险事件发生,价格才有可能回归至本轮行情启动的点位,第二大强支撑位分别为5000点、3600点、6150点。
结构上,本轮上涨IH和IF显著强于IC,随着经济复苏趋势延续,以大盘蓝筹为主的上证50和沪深300基本面占优。在此背景下,“机构抱团”也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
从中期来看,如果经济和流动性环境不发生重大转变,那么“机构抱团”会继续存在,龙头股大概率还会上涨,但是由于龙头上涨对流动性消耗较大,进一步集中高速上涨不太可能持续,上涨的速度将会放缓,如果出现重大外部冲击或流动性无法支撑当前龙头股的上行,行情会面临回撤。从短期来看,随着业绩兑现时点逐步逼近,资金开始从一些增长逻辑“有瑕疵”或业绩不确定性较大的公司撤出,集中流入成长路径清晰或业绩稳定易于跟踪预测的龙头公司中。周四IF、IH出现调整,IC则振荡收涨。
本阶段市场行情的表现,除了核心资产本身业绩突出之外,内外资共振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其中公募新发基金加速持仓的风格演绎是主要因素。
从宏观流动性来看,央行公开市场连续“地量”操作,成了近期公开市场操作的鲜明特点。具体来看,央行在连续数日开展50亿元逆回购操作之后,周三、周四连续两日开展20亿元逆回购操作,单日逆回购操作量创下近10年来新低。央行高频操作小额投放的背后,是较为宽松的资金面。
今年以来,隔夜回购DR001加权平均利率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盘中最低成交到0.5%以下,处于史上极低水平;7天期回购DR007加权平均利率也一直维持在2%以下,与7天期央行逆回购利率形成倒挂,表明流动性较为充裕。
从微观流动性来看,元旦以来,爆款基金频现,北向资金连续净流入A股,中长期资金入市趋势延续。截至1月13日,今年以来已有14只权益类基金完成发行,合计发行规模为1174.79亿元。未来1个月公募基金仍有50余只基金发行,大多集中在当前市场热点与方向。此外,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311.78亿元,其中1月8日单日净流入超200亿元,主要流入标的也是优质核心资产。爆款基金叠加北上资金净流入,股市流动性仍有惯性。
不过,周三公布的金融数据则显示流动性并不完全乐观。2020年12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26万亿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社融增速则超预期下滑至13.3%。M2增速回落至10.1%,前值10.7%,M1增速回落至8.6%,前值10.3%。2020年12月社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强化了关于货币政策“缓慢退出”的观点。周五MLF操作是观察春节前央行流动性的一个重要窗口期。周五MLF操作之后,市场是超预期上涨还是走出利好落地冲高回落的“剧本”,市场存在较大分歧。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