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PI过火“黄金非好选项”?《金融骗局》:越南移民潮与德国恶性通胀结局惨痛
24K99讯 美国CPI通胀过火后,避险资产成为投资者关注重点,特别是贵金属黄金。但对于《金融骗局》著作来看,黄金似乎并非优良的选项。内容中提到,越南移民潮与德国恶性通胀惨痛的结局,就是历史上很值得参考的经典案例。
巴菲特在2011年致函股东东的信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也就是黄金是一种永不会产出回报的资产,人们购买黄金只因认为它的价格会上涨。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有些比较古怪的人买黄金的唯一原因,是他们认为现代社会即将崩溃,黄金将会是届时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他同意“金虫”的论点,认为政府没有能力在通货膨胀时期,防止法币的价值逐渐稀释,却不认为我们应该因此把所有财产都投资在黄金上。
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增长7.5%,高于预期的7.3%和前值的7%,为1982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该指数衡量的是数十种日常消费品的成本。在过去11个月中,CPI有9个月超过了华尔街的预期,这也是该数据连续第20个月环比上涨。过去12个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超过预期,表明通胀前景恶化,并强化2022年加息可能性。
随着美国非农与CPI等关键数据公布,《金融骗局》内容再次掀起讨论热潮。1975年,北越发生西贡430事件(Fall of Saigon)后,大量越南人为逃离迫害而搭上一艘艘船出海,希望能找到一个避风港。根据预估,大约有20万至40万人在过程中因意外和海盗而死于海上。有些人靠大量黄金换取到上船机会。接著,在骚乱与徵收结束后,越南政府在1979年同意,让想离开的中国人离开越南。若想获得离开许可,每人必须支付数盎司黄金的费用给公共安全局(Public Security Bureau)。
据统计,政府透过这个方法赚进1.15亿美元,约合越南国民生产毛额的2.5%。这个事件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在逃难过程中,拥有黄金或许能救你一命,但鉴于黄金很重,又可能会被抢走或徵收,带太多黄金在身上或许反而会带来大问题。
举世闻名的威玛共和国(Weimar)恶性通胀发生在德国,从1921年6月持续至1924年1月,为期两年半。当时的催化剂是德国必须用黄金或外币,支付战争赔偿金给一次大战的战胜国,于是德国买进大量外国货币,导致德国马克迅速下跌、德国物价飞速上涨。恶性通胀对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人造成了不同影响:
举例而言,一开始劳工领薪水的频率越来越频繁,拿到的纸钞也越来越厚,但依然买得到食物;依靠储蓄的中产阶级,则因为资产价值急遽下跌,很快就变得一贫如洗,那些把房子卖掉筹措现金的人尤其如此;过去曾高额借贷的人则捡到便宜,可以轻松地用贬值的马克支付债款。
到了1923年秋天,事情不可避免地发展成,政府宣布本身拥有掌控外国货币、黄金与其他贵金属的权力,并打开邮局库房、闯进人民家里拿取货币与贵金属。甚至柏林有警察闯进咖啡厅,强迫咖啡厅的顾客交出钱包中所有外币。
拥有一些黄金,像是一条金鍊子或数枚金币,或许能让你换得必需品,但在德国的例子,其他东西也同样具有价值,如钢琴、漂亮画作甚至雪茄。而无论是在德国还是越南,黄金都无法使人绝对安全。因此,若觉得把所有资产都变成黄金,就足以在极端状况下获得保护的话,那很有可能只是幻觉。
那这是否代表投资人不该持有任何黄金,答案或许是否定的。部分专家推荐投资人拥有少量黄金,譬如把5%金融资产投资在黄金上。一并考虑交易支出的话,持有黄金最便宜的方式,就是在经济条件许可时,买金条后储存在特殊黄金金库中。不过这样可能没办法让你在现金也买不到物品时,改拿黄金去交易,在重大危机发生时,不太可能亲自跑去金库拿回财产;就算真的取回金条,削下黄金碎片去交易,也有可能引来无妄之灾。
《金融骗局》主旨并不是要教导各位如何在社会崩溃的惨况中生存,但是有智慧的投资人,确实应该考虑事先计划如何应对这种可怕状况。从历史经验看来,不要把所有资产都投资在房屋与土地这类项目上,而是把部分资产变成首饰这类可携带且可交易的东西。不过,这些资产无法提供任何保障。
话说回来,拿著攻击性武器待在地窖裡守着一堆黄金,同样也不会提供什么保障。如果世界末日真的降临,一切都会变得不可预测。
【广告】微信扫码,领体验账户赢真金白银!
手机用户请截屏保存二维码,用微信扫一扫调取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