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部地区为内循环轴心 加速中部全面崛起
每经特约评论员 姜永坤(上海市咨询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10月24日下午,第128届广交会在“云”端落幕,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26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注册观展,参展企业云展厅累计访问量789.26万次。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借助“云”端,第128届广交会成为畅通双循环、内外贸并进的重要平台。
谈及双循环,笔者认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构筑“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与战略重任。以中部地区为内循环轴心,加速中部全面崛起,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区域协调发展。
形成“一轴心、四大极”格局
区域是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空间,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世界大国发展历程揭示,区域协调发展是大国经济循环之基,安邦之柱。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相对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协调和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始终是一个横亘在我们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以中部地区为内循环轴心,形成“一轴心、四大极”循环格局和中部轴心动能,激发区域多元势能和发展潜能。
中部地区是我国区位地理中心、市场地理中心和经济地理中心三者叠加地区,在区位上具有中心势能、空间势能、重心势能、市场势能等多元势能,在空间上具有作为内循环轴心的运行机能。
从内循环的经济区域空间视角来看,中部地区地理上东接沿海,西接内陆,中原腹地,九省通衢,区位上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地理中心作用。区域内有两大跨区域城市群及相关产业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及产业群”和“中原城市群及产业群,再往西是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及产业群,分别有机衔接长江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经济带的重要中枢部分。
中部地区自北向南、从东到西,与作为我国四大增长极的“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深港澳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相映相连,如果以这四大城市群增长极为大循环枢纽,并在它们之间划两条空间交叉连线的话,中部地区处于中枢,成为自然的循环轴心位置,在空间上形成“一轴心、四大极”的内循环格局,一旦运行起来,中部地区的内循环轴心机能必定会使其区位势能转化成并产生强力的内循环轴心动能。
此外,中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农业基础雄厚,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中部地区以全国约10.7%的土地,承载全国约26.51%的人口,创造全国约21.69%的生产总值,是我国的人口大区、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因此,在内循环运行格局中,其巨大的内需潜能和综合发展需求一旦受到轴心功能的激发,将会转化成为推动中部加速崛起的巨大动能。
中部地区是国家粮食安全、资源保障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地区,具有战略重心叠加势能。中部地区是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主要区域,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湖南湖北素有“两湖熟、天下足”之称。中部的山西、河南、江西等省份拥有中国最丰富的煤炭资源、有色金属和多种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为中国提供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中部地区,特别是“大中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和城镇最多、人均收入偏低、发展差异最大的地区,因此是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地区后继续巩固脱贫、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最终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地区。破解中部地区这种充裕的资源禀赋与发展相对滞后矛盾,需要凭借其枢纽地位、构建循环轴心功能来激发其所特有的战略重心叠加势能。
“抓中间、助两头”区域协同
二是,以中部地区为内循环轴心,形成“抓中间、助两头”的区域协同格局,加速中部全面崛起,助力区域战略协同。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的行动纲领,中部地区是我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具潜力的区域,是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内循环、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促进中部和“大中部”区域的全面崛起,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大中部塌陷”的不均衡分布态势才能得到彻底扭转,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区域协调城乡均衡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
从内循环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空间系统的逻辑联系和循环协同机能要求来看,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使生产要素更多在国内进行组合和搭配,构成更为强健、更为稳定和更为顺畅的产业经济循环、城乡经济循环和区域经济循环,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循环畅通,进一步提升各层面区域战略的联动性和全局性,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这在空间上需要必然会形成若干个循环枢纽和一个循环轴心,来助推区际内循环大协同,对此,自然非中部地区莫属。
因为,以中部地区作为内循环轴心,这不仅与其在全国内循环发展中所具有的鲜明和巨大的区位优势、蕴藏的综合需求和发展潜能、拥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适配的;更为主要的是,一旦中部地区被确立和构建成为循环轴心,上述中部地区区位上所具有的、在以往的发展环境和格局下未能得到有力汇聚和充分激发的地理中心势能、空间势能、市场势能、战略交汇重心势能等多元势能和综合发展潜能,在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中,在相关政策的引领和支持下,定将会获得充分释放,定能转化成推动中部地区全面发展和其他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部地区经济增速不断提升,正在从跟跑转到领跑,已经显露了巨大的综合发展动能和崛起的后发助推优势。在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中,这一势头的持续将使我们把在东中西梯度差发展状态中的“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适时调整为“抓中间、助两头”策略,并使这种策略调整具备必然性和可能性。
笔者认为,“中部兴,天下安”,这必将形成我国区域战略协同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新局面,推进我国更高水平的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